AIZen 部落格

壓力太大怎麼辦? 心理師教你調頻、轉念關鍵與自我修復方法

作者:Gary Shih | Oct 27, 2025 8:42:25 AM

在快節奏、高壓力的生活裡,我們常常感到疲憊、焦慮,甚至覺得「再努力也沒用」。其實,這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堅強,而是大腦在長期壓力下,啟動了一種保護模式,讓你陷入「無力感」。 

本篇文章將帶你認識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,了解壓力如何影響大腦,並由心理師教你幾個實用方法,透過調頻、轉念與小行動,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掌控力,讓身心回到清晰與穩定的狀態。 

一、你不是太脆弱,是被「習得性無助」困住了 

當壓力太多時,人常以為自己「撐不住」是因為太脆弱。心理師李欣怡提醒,其實多數人並不是太脆弱,而是被「無力感」困住了。 

這種無力感,在心理學上有個名稱——習得性無助(Learned Helplessness) 
這個概念源自 1967 年,美國心理學家 Martin SeligmanSteven Maier 的經典實驗。 

它描述的是一種狀態: 

『想做什麼,都做不了的狀態』  

『不管遇到什麼事情,都覺得憑自己的能力改變不了現有處境的情況』 

長期處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,會出現許多熟悉的徵兆: 

  • 工作動力下降、變得懶散或消極 
  • 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 
  • 情緒暴躁、容易與人衝突 
  • 身體疲憊、病痛纏身 

心理學研究指出,許多慢性焦慮、倦怠與拖延的根源,其實都來自當我們一次又一次面對無法改變的困境,大腦會逐漸「關閉行動系統」,默默地告訴自己: 

「再努力也沒用。」 

久而久之,你會發現—— 
明明還有方法,卻懶得嘗試; 
想擺脫壓力,腦中卻只剩「算了」; 
對未來的想像,也慢慢變成一片灰。 

這並不是你不夠堅強。 
而是大腦在幫你節省能量、啟動保護模式 
但當這個「保護」持續太久,就成了讓你被困在原地的無形牢籠。 

二、壓力如何讓大腦失去「選擇權」 

在神經科學上,習得性無助與前額葉皮質(理性區)功能下降有關。 
壓力長期存在時,大腦的杏仁核(情緒警報系統)會過度活躍,使我們陷入反覆的焦慮與逃避循環。 

而且,當人感受到威脅或壓力時 

下視丘會指示腎上腺釋放壓力荷爾蒙——腎上腺素與皮質醇。 
皮質醇能暫時提高血糖、為大腦提供能量,幫助身體應對壓力; 
當壓力長期存在,皮質醇長期偏高會干擾免疫系統、消化、睡眠與情緒調節,進而讓大腦更容易陷入疲倦與焦慮循環。 

這時候,大腦的決策能力與行動動機下降,會出現: 

  • 難以集中注意力 
  • 情緒起伏大 
  • 容易陷入「想太多、做太少」的惡性循環 

要重新找回主導權,關鍵不是「壓力變少」,而是讓大腦重新相信:我還能選擇。

 

三、心理師教你:從「我沒辦法」到「我能嘗試」的調頻練習 

李欣怡心理師曾在企業演講時告訴學員,情緒不需要壓抑,而是需要調頻 
所謂「調頻」,就像轉動收音機旋鈕,把雜訊轉到清晰頻道。 

以下三個步驟能幫你快速調頻,從「無力」回到「可行」: 

1️⃣ 覺察語言: 
觀察你腦中是否常出現「算了」「沒用了」「不可能」。 
將這些語句改成:「我還有沒有其他選擇?」或「我可以先試試看」。 

2️⃣ 身心協調 
李欣怡心理師強調: 紓壓跟轉念不是只有心理層面, 
身體也需要配合放鬆才有辦法做到。 

尤其如果是一般上班族久坐辦公室, 

更是要優先透過適當地轉動及拉伸等動作放鬆肩頸跟胸口, 

這一塊處理好了,身心更能放鬆。 
放慢呼吸,最好能漸進式做到一分鐘 6 次呼吸的頻率, 

這樣能真正安撫神經系統,讓理性區重新啟動。 

3️⃣ 設定「小行動」: 
行動是解除無助的最快方式。 
不要急著做大事,先設定一個微小可執行的步驟(例如傳一封訊息、寫下今天能完成的一件小事、寫下一件感恩的事),讓大腦重新啟動「我能」的路徑。 

四、小練習:抱怨 5 分鐘內結束,否則進入潛意識強化 

李欣怡心理師提醒:不是不能抱怨,但要有時間界線。 
可以抱怨,但1分鐘就好,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 

因為當我們反覆描述同一件不滿的事情超過五分鐘,大腦會啟動「強化迴路」, 

讓負面情緒進入潛意識成為慣性 

✔ 方法建議: 

  • 允許自己「最多五分鐘宣洩一下」,然後轉念讓事情結束、不再反覆去想。 
  • 接著問自己:「我能做的第一步是什麼?」 
  • 即使答案是「先休息五分鐘」,也是重啟行動的開始。 

 

五、用「科學冥想」重啟你的正向神經迴路 

AIZen科學化的冥想練習能透過呼吸—專注—覺察 

重新連結理性與情緒腦區,讓前額葉重新掌控節奏。 
在神經層面,這被稱為正向神經可塑性(Positive Neuroplasticity) 

長期練習能幫助: 

  • 減少杏仁核過度反應 
  • 提升前額葉專注與決策功能 
  • 強化大腦對壓力的「自我修復力」 

如果你覺得最近的自己容易被壓力吞沒、很難轉念, 
試著每天花 10 分鐘跟著「AIZen科學冥想」的冥想教練引導練習,重整自己腳步。 
讓呼吸帶你重回清晰狀態,重新調頻再出發。 

 

總結

壓力不是敵人,真正讓我們崩潰的,是失去對壓力的主導權 
當你學會調頻、轉念與小步行動,大腦就能重新找回那個「我還有選擇」的感覺。 

👉 練習 AIZen冥想 App 的【壓力 reset 冥想 
https://www.ai-zen.co/science-meditation 

 

AIZen冥想app 三大核心特色 :  
1. 零基礎友善設計:簡單有效的引導,第一次冥想也能輕鬆進入放鬆與專注狀態  

2.方便高效無論在辦公室、通勤或午休,只要戴上耳機,立刻切換到放鬆模式。

3.科學冥想:結合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實證,5–10 分鐘快速幫你回復身心清明狀態

 
用 10 分鐘重新啟動身心平衡,跟著引導紓壓放鬆 
讓自己不再被壓力綁架,而是重新擁有選擇權。 

 

人人都能輕鬆上手,AIZen幫你消除負能量、補充生命正能量,重新充電再出發!

🌿 免費報名冥想體驗課程

時間:10/30(四)11/7、11/14、11/21、11/28(五)12:20~13:00
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午休時光,放鬆、充電、找回身心平衡。
填寫以下表單,報名後將立即收到體驗課程網址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