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Zen 部落格

破解冥想走火入魔迷思!冥想30年以上的老師與你分享,如何避免與實際案例,讓你安心練習

作者:Alice Hu | Jun 2, 2025 8:01:45 AM

只要建立好觀念99%的人都可以安全練習冥想!

冥想30年經驗的老師與你分享:
基本上冥想的安全性非常高,走火入魔的僅有約1%的人。大多情況是因為錯誤的觀念,才導致走火入魔的結果。

📚 目錄

1. 三個錯誤觀念,才可能導致冥想走火入魔! -告訴你走火入魔是怎麼回事?
  • 我們親自遇過可能走火入魔的情境
  • 錯誤心態一:沉迷於冥想過程中的特殊感應
  • 錯誤心態二:過度想像冥想的特殊性,或是過度追求「高我」
2. 如何避免走火入魔的關鍵
  • 冥想好處的正確認知
  • 健康的心態建立
  • 確認自己冥想的目的
  • 用對方法比純粹的感覺還重要
  • 遇到問題要及時找到專業求助
3. 開始正確冥想:給初學者的指南
  • 冥想的源頭
  • 專注是冥想練習的核心
  • 練習的自我檢視表
4. 安全冥想的三大建議
  • 篩選健康的冥想內容
  • 檢視冥想老師的背景
  • 冥想的觀念是否正確?
5. 正確冥想的四大步驟
  • 第一步:放鬆
  • 第二步:專注
  • 第三步:身體的神經
  • 第四步:開啟本有的生命力

我們親自遇過可能走火入魔的情境

你是否在冥想過程中,期待一些特殊反應,以下是常見誤解冥想的情境:

錯誤心態一:沉迷於冥想過程中的特殊感應

你是否聽說過,有些人在冥想過程中,會產生一些特殊感應?而覺得困惑這是否是常態?
事實上,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本來冥想的過程中即會出現不同的身心變化。

然而,我們需要以平常心面對這些改變。如果過度追求,反而會失去冥想的意義。

實例說明:

我們曾經遇到在冥想的過程中,學員有感受到特別的體會,例如變得特別明亮、暈眩、看到特別的景象。
他覺得非常特別,接下來冥想時,他都會充滿期待,甚至不自覺的想像。然而,當冥想過度超越現實時,可能陷入風險中。

錯誤心態二:過度想像冥想的特殊性,或是過度追求「高我」

市面上,常常將冥想與高我、開悟等詞彙連結在一起。
確實冥想的源頭與這些層次有關,然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,以及正確的導師引導。
導致許多人以為只要冥想會想像擁有特殊能力、感應。
當我們自行冥想時,應該回歸冥想的基本功,讓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!

實例說明:

曾經有一位喜歡冥想的女學員,她就希望透過冥想與「高靈」、「高我」說話。
導致她開始尋找一些特殊的方法,反而出現極端,完全偏離了冥想: 呼吸、放鬆、專注的本質。
後來,我們慢慢協助她從初級的冥想入門開始,重新建立冥想的概念、以及如何有步驟的練習。
所以如果我們對於冥想不夠了解,或是沒有系統性的學習,就可以導致誤解而不自知。

如何判斷是否真的走火入魔?

當出現以下情境,建議大家提高警覺。

  • 出現幻覺與幻聽:
    認為真的有一個人要與你說話。

  • 開始難以入睡,容易夢境很多:
    冥想是幫助我們更容易入睡,正確冥想後應一覺到天亮的。

  • 情緒突然變得起伏很大:
    冥想會讓我們更容易感到平靜。如果是相反的情緒起伏突然變大,則需要檢視是不是有其他因素導致。例如: 作息不正常、壓力......等。

  • 認為自己獲得特殊能力,與現實脫節:
    如果冥想後,認為自己擁有特殊能力,必須要非常小心。
    同時,避免認為只要冥想了就可以解決所有事,而忽略了自己要面對人生的挑戰。

冥想很安全,就像我們使用美工刀。
如果錯誤方式與負面的想法就可能傷人傷己,但只要了解如何正確使用,帶給你許多好處。



如何避免走火入魔的關鍵

冥想好處的正確認知

想理解冥想是否有效與好處,可以透過檢視實質生活的好處:

  • 更容易放鬆、平靜
  • 感覺到大腦更靈活
  • 原先的焦慮變得和緩

將冥想實踐在生活中,幫助我們改善每天遇到的情境,活得更開心與自在,才是冥想的價值。

健康的心態建立

建立健康的心態,幫助我們在冥想時更好的體驗:

  • 確認自己冥想的目的

冥想不是幫助我們逃避壓力的方法,而是一種調適身體、內在達到穩定與平靜的方式。
只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何練習的目的,每一次都是幫助自己重新調整、校正方向。
同時當我們更了解自己與冥想對我們的幫助,則不會被過多的資訊困擾,更能有規律地練習與堅持。

  • 用對方法比純粹的感覺還重要

坊間的冥想資源很多,動輒打開youtube搜尋就能出現幾百的冥想音樂或引導,但這些方法的品質差異都極大。
在開始練習前,清楚知道冥想練習就像進入健身房,都會有每個步驟、方法與其科學理論,所以當出現你無法判斷的冥想類型,需要進行更多的判斷與理解。
延伸閱讀:正確的腹式呼吸步驟

  • 遇到問題要及時找到專業求助

練習冥想也是需要有專業的,當你出現「暈眩」、「恐懼」等特殊狀況時,避免把這些當成「開悟」、「靈性覺醒」的訊號,而是要尋求專業的引導。
因為當你正確冥想,將幫助你「平靜」、「快樂」、「同理心」,生活越來越正向。
如果本身已有相關身心症,建議要在醫療專業的指導下進行冥想,才能夠保護自己!



開始正確冥想: 給初學者的指南

事實上,所有的冥想最初都是來源於印度的「禪」(Dhyāna)。
現代冥想,將禪超越宗教以及靈性的部分,保留幫助生理與心理的層面。
所以你會看到市面上有許多冥想種類,從非常基礎的音樂、放鬆、呼吸冥想,正念甚至於更深入的專注脈輪能量。
我們所學的冥想來自於: 教學經驗40年以上,具有傳承系統的冥想大師。

所以冥想最核心的基礎:

專注是冥想練習的核心

冥想最開頭是放鬆,同時還包含更核心的概念: 專注。

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困惑: 為什麼冥想除了放鬆外,還可以帶來很多生理的好處?
就是因為「專注」。

這些都有助於讓我們的腦神經連結,並且重啟身心修復的能力。

所以冥想並非要你完全放空、發呆,聽音樂放鬆,而是要回到冥想放鬆,同時專注的能力。

練習的自我檢視表

開始練習冥想後,檢視是否冥想有效:

1. 腹式呼吸時,呼吸速度快慢、深度、腹部的脹縮?
2. 專注呼吸時,是否頭腦有雜念?
3. 當雜念或是情緒出現後,是否能夠更快的專注回呼吸?
4. 專注的時長是否能夠越來越長了?



安全冥想的三大建議

1. 篩選健康的冥想內容

排除過度神祕學的內容: 冥想招財/冥想愛情等。
要安全的冥想,同時保證冥想的效果。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篩選冥想內容。當該冥想強調: 吸引財富運、強調快速改變能量、迅速打開脈輪等等的。
建議你需要仔細觀察,因為所有事情沒有特效藥,即便冥想有許多好處,但依然需要持續的練習,才能讓你的生活轉變。

同時,我們也需要認清冥想只是一個輔助的方式幫助我們變得更美好。但並不會代替我們需要面對人生的課題!

2. 檢視冥想老師的背景 需要來自正統的專業或是具有相關背景

冥想是有其學習的系統,就像任何一個畫家,在學習之初都需要有老師的指導。如果你無法知道這位冥想老師師承哪裡,就要小心避免是自創的冥想課程。
自創並沒有不好,但你就很難判斷,他的自創是否真的如此安全?尤其涉及身心的情境,我們都會希望找最好的醫師,才能有保障。

3. 冥想的觀念是否正確?

如果冥想老師可以清楚與你描述,為何要這樣做?這樣做的效果?對身心的轉變?幫助我們認識該冥想的系統。
你可以參考 AIZen的團隊故事 課程的源起,練習需要依據科學、生理學,如呼吸法、專注法、大腦神經的原理來幫助大家安心體會到冥想的好處。



正確冥想的四大步驟

如何開始冥想?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:

第一步:放鬆

放鬆是練習讓身體,肌肉,大腦都放鬆。
讓自己從原先工作緊繃的狀態,讓身體切換到副交感神經。

第二步:專注

隨著引導專注在呼吸上,感受到腹部的脹與縮。
從原先有意識的去控制腹部變大與變小,到慢慢讓腹部自然的脹縮。
這時候你會將注意力與感受 越來越集中在腹部,外在環境的變化也離你越遙遠。
到這一步時,有些人可能會感受到雜念更多,或是感知更敏銳,這些都是正常現象。可以參考 冥想怎麼做?

第三步:身體的神經

當身體放鬆與專注後,我們可以更深入的去感受到身體的神經叢。
因為我們身體所有的控制,都是依賴神經系統的傳導。大腦衰退、阿茲海默症等地都與神經息息相關。

第四步:開啟本有的生命力

當你前面幾步做好後,這一步就到開發我們身體本有的力量。
這也是為何許多人開始冥想後,發現自己變得直覺更靈敏,身體的器官慢慢修復。
因為我們身體本有自癒力與生命力,透過身心的安定,大腦神經的強化,幫助我們器官啟動修復力與能量

這些冥想步驟,在 AIZen 工具的有聲書與實作練習的課程:

  • 科學冥想-呼吸、專注
  • 認識呼吸、正確呼吸的好處、最新的呼吸科學
    都有從基礎講解呼吸的概念,到每一步的練習,讓你同時理解概念與原理,又能實際練習冥想技巧。
    註冊: 試聽有聲書



開始安全的練習冥想!享受好處!

許多科學研究都已證實冥想的好處,也是新時代人類可以透過冥想讓自己提升抗壓力、平穩心情、大腦充電,開啟我們內在潛能的新能力!
只有擁有正確的心態、正確的方法與引導,避免許多風險,每個人都可以享有冥想的好處!
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冥想的好處: 運用冥想,打造職場競爭力